
5月15日,清遠市紅十字會為張欣杰(左)送上慰問金和鮮花,感謝他的大愛善舉。(記者 劉洋 攝)
“這么小概率的事情竟然發(fā)生在我的身上,這一定是我們的緣分。”5月15日,一場簡單而溫馨的儀式在清遠市紅十字會舉行。前一天,21歲大學生張欣杰順利在廣州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,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。
張欣杰是清遠本地人,生于2003年,現在是廣東理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(yè)的一名大二學生。2022年春天,他還在清遠市第二中學讀高三,獻血車開進了校園,他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,并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意義。“只需要多抽8毫升的血,匹配成功后就有可能幫助血液病患者重獲生命。”當時,張欣杰就報了名并留下血樣,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。
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這次種下的愛心種子,在兩年后發(fā)了芽。今年過年期間,張欣杰接到了清遠市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,稱他的造血干細胞基因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高度匹配,詢問是否愿意參與捐獻。張欣杰思考片刻,便給出了肯定的答案。
因為怕父母擔心,張欣杰只和剛參加工作的姐姐說了這件事,姐姐特意查閱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資料才告訴了父母,父母也表示支持。高中同學聽說后給張欣杰打電話、發(fā)微信,稱他是個“很棒的人”。大學同學則表示要來醫(yī)院陪他,給他加油打氣。
5月9日,張欣杰住進了廣州定點捐獻醫(yī)院,完成了幾天的動員針注射后,順利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和捐獻。“過程和我想象的差不多,比我想象中要順利,沒有什么不舒服和不良反應。”5月15日上午,張欣杰順利出院。
由于造血干細胞捐獻是遵循“雙盲”的原則,張欣杰和受捐者均不清楚對方的信息。捐贈完畢后,張欣杰從志愿者手中收到了一封來自受捐者的感謝信。“從字跡上看應該是個男孩子,16歲了,他在信中說人生又有了希望,接下來要更加珍惜生命,好好生活。”這讓張欣杰更加覺得捐獻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。
“生命很可貴,我的夢想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滑雪、沖浪、潛水都想去體驗一下。”經歷了這次的造血干細胞捐獻,張欣杰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,喜歡做菜的他還計劃著提升自己的廚藝,去各地旅行,用當地的食材做很多好吃的,讓生活更加有味道。
據悉,張欣杰是清遠市第42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,也是2024年清遠市第9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會上,清遠市紅十字會、清遠市第二中學、清城區(qū)紅十字會等單位代表,對張欣杰的大愛精神表達了敬意和感謝,清遠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興桂呼吁更多的人獻出愛心,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隊伍中,共同進行生命接力。(來源:清遠日報記者/劉洋 通訊員/李敏捷)